內容簡介
'斷食
的驚人益處
P66
如何管理金錢
一個CEO的祕密
P140
如何戒除要命的「糖癮」
P135
●鑽石也能用養的 ●華人移民的避世所:KTV
●野生動物也有臉書 ●貓舌的祕密
'
作者簡介
'總編輯的話
網路交友的利與弊 費文(講義雜誌總編輯)
隨著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的出現,傳統的交友方式和友誼的厚度,都起了重大的變化。
長時間的了解、無數的聚餐和散步和電話交談,造就了友誼的厚度,但是所投入的時間和心力,數量是有限的。現在不同了,你可以立即,不需投入什麼,就可擁有無數你以為是「朋友」,其實只是聯絡人(Networks)。惡性循環的是,你投入增加聯絡人的時間愈多,結交面對面傳統朋友的時間就愈少了。
如今,你很容易,而且立即地,就跟很多人打交道。當然,也可以同樣快速地斷線。總之,數位媒體無法分辨人際關係品質,頂多只能維持「聯絡」關係。想想看,你當面或在電話上對一個人說:「祝你生日快樂」和在臉書上加上這句話,對情感的衝擊力有多大的不同。
根據紐約時報最近一篇文章*,1985年和2004年的兩次全民社交調查發現,一個人擁有可談心的朋友由2.94個,降為2.08個,而那些一個知心朋友都沒有的人,從10%升為25%。
2011年,賓州大學Keith Hampton領導的一批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現象:密切的社交關係與是否使用網路無關;網路使用者較容易擁有更多的聯絡對象;2008年的社交孤立比1985年更少。
Hampton的研究人員也發現,社交圈主要聊天人數的多寡,與社交媒體兩個主要的活動息息相關:傳簡訊和傳照片。擁有行動電話,而且熱中這種活動的人,比起他人的社交圈大了34%。
Hampton認為,網路和社交媒體,可增進非網路的社交關係,例如號召更多的人參與傳統的活動,以及認識更多附近的人。另外,他也說常使用臉書的人,比一般的美國人有更親近和更多元聯絡對象。
對那些內向、害羞、社交笨拙,以及常深感寂寞的人來說,當然覺得社交媒體可以彌補他們的人際弱點,尤其是千禧世代的年輕...
目錄
' 2 臺灣美:誰來撐傘
5 幸福滿月
6 山岳之美
7 義mail
8 臺灣美:減法選擇
10 臺灣美:女孩對話
12 生活禪
13 總編輯的話
17 幸福一瞬間
18 幸福滿頁
20 標竿集:擁抱
21 講義BLOG
28 瑜伽教室的禮貌
30 日出小學啟示錄
35 名取芳彥的清爽人生:年紀愈大,房子愈小
36 空出專屬家人與孩子的時間
39 國家地理新鮮聞
39 少了一條腿也沒問題
40 地層消失之謎現曙光
42 野生動物也有臉書
46 黃金麥浪
48 經濟學人大解惑:為何大面額紙鈔恐將步入歷史?
50 倡導國粹:發揚摺紙藝術
58 美味祕訣,在於香氣與酸味
60 我的公益行動:華山志工初體驗
62 迷悟之間:百元捐獻
63 慢食運動催生了Eataly
66 斷食的驚人益處
71 紐約時報新視界
71 鑽石也能用養的
72 蔬菜也能做甜點
74 安大略博物館,紀念黑奴漫漫自由路
76 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成室友
80 杜莎夫人蠟像館,歷三百年不衰
82 杜邦地下藝術特區
87 大尺碼婚紗
88 蘇格蘭音樂,北美島民傳唱
89 華人移民的避世所:KTV
90 出發獵狐去
92 李翊菱的人物觀點:以時光雕刻生命
96 奇蹟
100 松風靜止時
103 錢復專欄:談天分與勤奮
106 靜思講義
108 焦伯伯的「心齋」
110 猴子穿上內褲,規矩瞬間產生
112 講笑
114 我的外公齊鐵恨
125 傳遞幸福的天使
126 溪邊小草:人生有夢,逐夢踏實
130 當心打開的時候: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
132 老化與運動
134 每月一謎
135 戒除要命的「糖癮」
138 講義跟你到天涯海角
144 老爸的國語使用守則
146 培養純潔心的祈禱詞
149 徜徉琴韻伴黃昏
154 費文書房:當年舊巷
156 超數獨和數謎
164 空中講義
166 a happy ending (&reading)
國家地理新鮮聞:
貓舌的祕密 43
原來貓咪的舌頭上布滿一種倒勾狀中空小刺,像梳子又像迷你吸管。當貓在舔毛時,唾液會從這種稱為「乳突」的小刺滲入毛髮,達到清潔效果。
回家 44
我挺著一路曝曬而來的滿臉紅光,心裏悄悄地哭泣著,起泡的腳底貫穿著全身的興奮與顫慄。我真的是那麼想要釣魚嗎?是因為想你們啊,可惜我一直沒有說出來。
梅爾爸爸 52
有一天下午我在開車,突然想要寫信給父親。我在路邊停下來,找到了紙筆就開始寫,寫到天黑什麼也看不見才開車回家。到了家我跟太太說我正在寫信給父親,不吃飯了。說完就坐在沙發,就我現在坐的這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