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簡介
孩子發燒,是爸媽一定會碰到的緊急狀況,資深兒科陳永綺醫師在面對高燒不退而導致食欲不振、睡不安穩的孩子時,是如何照護、舒緩孩子的不適?兒科名醫與你分享小兒發燒經驗談,教你正確處理孩子發燒問題。
*立刻餵食退燒藥幫助孩子退燒?
*趕緊讓孩子睡冰枕,或是讓他泡熱水澡,就可以退燒?
*醫生建議服用抗生素時,立刻拒絕?
*看過醫生後,溫度起伏不定,還是要再送別家急診?
38?C,是孩子發燒臨界點,該不該退燒?
怎麼退燒?了解發燒背後須警覺的疾病,才能避免急重症的威脅。
*孩子真的發燒了嗎?專家教你正確測量及判斷法,不再窮著急。
*孩子發燒,該使用冰枕急速退燒嗎?錯誤觀念徹底釐清。
*發燒分為發冷、發熱、退熱三期,體溫反反覆覆,居家照護原則,一次說明白。6道陳醫師私房藥膳食譜,幫助孩子快速恢復元氣。
作者簡介
作者介紹
陳永綺醫師
【現職】
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
【學經歷】
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,擁有中西醫執照;住院醫師期間多次前往榮總、台大醫院受訓。並遠赴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丹納法博癌症中心擔任研究員,研究血液腫瘤醫學。之後,在台北和平醫院、中興醫院的小兒科及臨床病理科,經歷總醫師、主治醫師等過程的洗禮。現為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主任醫師。育有二子,在面對孩子發燒問題時,和醫師先生,也會忙亂不堪,期許自己從照顧孩子的經驗中汲取經驗,當稱職的母親及兒科醫師。
【相關著作】
《癌症病房的102天:陳永綺醫師陪醫師爸爸抗癌手記》、《0~6歲寶貝健康食療》、《如何照顧過敏兒》、《0~6歲寶貝完全照護手冊》、《鼻子過敏完全搞定》、《媽咪醫師聊天室》、《寶寶營養DNA》、《鼻子過敏健康指南》
譯者介紹
目錄
如何照顧發燒寶寶
Contents
推薦序
對付發燒,要知己知彼、才能百燒百退……張月麗
為寶寶的健康把關……潘懷宗
自序
輕鬆面對寶寶發燒問題……陳永綺
前言 醫師媽媽經 小兒發燒甘苦談……陳永綺
Part 01:
體溫升高了
發燒是致熱源所引起的
體溫上升發燒的好處多於壞處
體溫調節就是這麼一回事
人藉由體溫調節中樞維持恆溫
狗狗體溫略高於人體2?C
「下視丘」 人體的自動恆溫器
3大機制維持體溫穩定
人體核心溫度設定值為37?C
體溫上升有極限 不超過細胞損壞臨界點散
熱遠比產熱重要環境溫度
30℃人體最舒適的溫度
當環境溫度達35℃時不利嬰幼兒
新生兒更需留意保暖及溫度變化
正常體溫介於37.2℃至37.7℃間
人體一天體溫差可能有0.5℃至1℃
小孩體溫稍高於老人約為37℃
男人體溫略高於女人0.5℃
如何判斷是否發燒了?
量體溫為判斷是否發燒的主要方法
4種常見體溫計種類
耳(額)溫槍
體溫計
電子體溫計
玻璃製水銀體溫計
正確測量體溫的方法
耳溫 38?C以上算發燒
肛溫 38?C以上算發燒
腋溫 37?C以上算發燒
口溫 37.5?C以上算發燒
額溫 38?C以上算發燒
用手摸皮膚表面溫度不準確
中暑及熱耗竭引起的體溫升高
長期處於高溫環境可能導致中暑
體溫陡升至40℃以上易造成腦傷
體溫高達39℃時需積極降溫
Part 02:
常見發燒照顧迷思
你對發燒了解多少?
7大常見發燒處理迷思
Q:迷思1:孩子發燒時,一定要立即快速退燒至正常體溫?
Q:迷思2:發燒時,一定要使用冰枕、退熱貼、溫水浴等物理的方式來降溫?
Q:迷思3:高燒是燒壞孩子腦袋的元凶?
Q:迷思4:孩子高燒反反覆覆遲遲不退,該怎麼辦?一定要立刻解決嗎?
Q:迷思5:孩子發燒時,一定要服用退燒藥來退燒?
Q:迷思6:燒的愈高,代表孩子病的愈嚴重?
Q:迷思7:孩子一發燒,就必須立刻送醫掛急診?
Part 03:
發燒孩子的居家照護幼兒發燒三階段進程大不同
發冷期:手腳發抖、發冷
發熱期:手腳發熱、食欲不佳
退熱期:流汗、血管擴張反覆重複的三個階段
發燒三階段生活起居照護
發冷期:適當保暖
發熱期:防止脫水
退熱期:注意營養補充發燒期間應注意營養及水分補充
常見的五種輔助物理降溫方式,必要時才使用溫水
拭浴:用於嬰幼兒效果較佳
泡溫水澡:水溫應介於38℃至40℃之間
冰枕:沒有表達能力的嬰幼...
各界推薦/推薦序
知名媒體人 張月麗
台北市議員 潘懷宗博士